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作者 | 篇名 | 文別 | 期數 |
李啟成 | 宣統二年的法官考試 | 論著 | 第三期 |
李淑媛 | 休妻棄放──唐代離婚法「七出」、「義絕」問題再探 | 論著 | 第十七期 |
李淑媛 | 唐宋戶絕財產繼承之分配及其歸屬 | 論著 | 第一期 |
李雪梅 | 明末清初工商禁碑與地方法律秩序──以江南地區「禁當行碑」為中心 | 研究討論 | 第十五期 |
李雪梅 | 明清信仰碑刻中的「禁」與「罰」 | 論著 | 第廿七期 |
李富鵬 | 近代憲法社會權的肇始: 以威瑪制憲檔案為中心 | 論著 | 第三十七期 |
李棟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律?──蔡樞衡對中國近代法學之反思 | 人與書 | 第廿一期 |
李貴連 | 清末民初寺廟財產權研究稿 | 論著 | 第二期 |
李貴連; 吳正茂 | 南宋土地交易法研究──以《名公書判清明集》中的土地交易案件為例 | 論著 | 第九期 |
李貴連;王志強 |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中國法百年祭 | 論著 | 第三期 |
李雲龍 | 宋代斷例再析 | 研究討論 | 第廿六期 |
李萬晉 | 從董仲舒行誼看《春秋折獄》之事例來源 | 論著 | 第三十期 |
李麗芳 | 罪與罰:由刑科題本析論清代刑案書寫 | 研究討論 | 第三十七期 |
李鎨澂 | 一代漢學家與中國法巨擘:約翰‧艾斯卡拉 | 研究文獻 | 第一期 |
杜金 | 清代中國法秩序的原理與結構--《權力與冤抑:寺田浩明中國法史論集》述評 | 書評 | 第二十九期 |
杜金 | 冤獄與平反:清末江寧三牌樓案鉤沉 | 論著 | 第廿四期 |
步德茂 | 司法檔案以及清代中國的法律、經濟與社會研究 | 研究討論 | 第四期 |
沈偉 | 熊輯《京師法律學堂筆記》的那些人那些事──走近熊氏三傑與安徽法學社 | 人與書 | 第廿六期 |
谷井陽子 | 明清律學與士人社會 | 論著 | 第三十期 |
那思陸 | 明代內閣與司法審判 | 論著 | 第二期 |
那思陸 | 明代東廠與司法審判 | 論著 | 第一期 |
周伯峰 | 大理院判決對「契約自由」概念的運用 | 論著 | 第七期 |
周伯峰 | 「兩岸法史學教育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紀要 | 會報 | 第三期 |
周東平 | 論佛教對儒家思想及傳統法律的影響──以隋文帝的時代為中心 | 研究討論 | 第廿四期 |
周東平;李勤通 | 唐明律「輕其輕罪、重其重罪」再辨析 | 研究討論 | 第廿七期 |
周東怡 | 末教育法制化歷程的一個側面-預備立憲時期的簡易識字學塾 | 論著 | 第三十四期 |
岡野誠 | 關於明鈔本北宋天聖令殘卷的問世 | 研究文獻 | 第三期 |
岡野誠 | 日本之中國法制史研究現況 | 學界動向 | 第一期 |
岡野誠;石岡浩 | 新出土的中國法制史資料--秦代行政文書‧晉律 | 研究文獻 | 第三期 |
岸本美緒 | 禮教、契約、生存 ──試析明清民事審判中的衡平原則 | 論著 | 第廿七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