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作者 | 篇名 | 文別 | 期數 |
林文凱 | 清代土地法律文化──研究取徑與理論進展的評析 | 研究討論 | 第十期 |
林文凱 | 清代刑事審判文化──以臺灣命盜案件審判為個案之分析 | 論著 | 第廿五期 |
林文雄 | 韓非法律思想在現代法學理論上的意義——以其哲學基礎為重心 | 論著 | 第七期 |
林文雄 | 論中華民國憲法的施行 | 論著 | 第二期 |
林文雄 | 發刊詞 | 論著 | 第一期 |
林冠群 | 解析吐蕃變法圖強與《史記》之間的關連性 | 論著 | 第三十五期 |
林茂松 | 北魏均田法芻議--兼論「土地兼併」的抑制 | 論著 | 第三期 |
林益德 | 秦代律令中的黃金與銅錢問題──以岳麓秦簡、里耶秦簡為中心 | 論著 | 第三十五期 |
林乾 | 清代聚眾行為的法律控制──以訴訟莊午可拒眾抗法案為核心 | 論著 | 第十二期 |
林端 | 固有法與繼受法--戴炎輝法律史研究的社會學考察 | 紀念特輯 | 第四期 |
林端 | 「國家制定法」與「民間習慣」--台灣「祭祀公業」的歷史社會分析(Ⅱ) | 論著 | 第二期 |
松田惠美子 | 日本的法制史研究之課題 | 學界動向 | 第一期 |
邱唐 | 清代對外法律秩序的規範分析──以乾隆朝為中心 | 論著 | 第三十二期 |
邱唐 | 旗民不婚?──清代族群通婚的法律規範、實踐與意識 | 論著 | 第廿八期 |
邱澎生 | 由唐律「輕重相舉」看十九世紀清代刑部說帖的「比附重輕」 | 特輯 | 第十九期 |
邱澎生 | 由公產到法人──清代蘇州、上海商人團體的制度變遷 | 論著 | 第十期 |
邱澎生 | 中國法制史的「都市性」:評介《從傳統到近代:江南城鎮土地產權制度研究》 | 書評 | 第九期 |
邱澎生 | 也是「商法」問題:試論十七世紀中國的法律批判與法律推理 | 論著 | 第八期 |
邱澎生 | 刑罰如何關連社會?評吳艷紅《明代充軍研究》 | 書評 | 第五期 |
邱澎生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法律史研究室」簡介 | 學界動向 | 第一期 |
阿風 | 略論清代民事訴訟過程中婦女的身分與地位 | 論著 | 第十一期 |
俞 江 | 清末《安徽省民事習慣調查錄》讀後 | 書評 | 第三期 |
俞 江 | 思想與制度之間--大陸的法史學研究之展望 | 學界動向 | 第一期 |
俞江 | 論清代「妻毆夫夫毆妻」律 | 論著 | 第廿二期 |
俞江 | 嚴復的民權觀 | 研究討論 | 第七期 |
俞江 | 新見史料及其所揭示《大清民律草案》編訂問題 | 研究討論 | 第四期 |
俞江 | 是「身分到契約」還是「身分契約」--兼評《田藏契約文書粹編》 | 書評 | 第二期 |
俞榮根 | 春帆樓痛史── 讀《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及其影響》 | 書評 | 第六期 |
柳立言 | 對法律文化的研究──從《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形成與轉變》談起 | 書評 | 第十三期 |
柳立言 | 色戒 ── 宋僧與姦罪 | 論著 | 第十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