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為便於同好對於《法制史研究》之整體內容能快速有所瞭解,僅將出版迄今之所有內容,依作者筆畫為序,全數臚列於此以為參考。如欲對論文之內容做進一步瞭解,請於「法制史研究」網頁中先行瀏覽摘要,如欲閱讀全文,請逕至授權之資料庫內進行搜尋(月旦法學知識庫,http://lawdata.com.tw/tw/journal_list.aspx?no=280),本網頁僅提供中、英文摘要及前四頁之內文以供試閱,並不提供全文內容,惠請予以見諒。
作者 | 篇名 | 文別 | 期數 |
馬海峰 | 法是公正合宜之術──一句羅馬法諺的釋讀 | 論著 | 第三十二期 |
馬海峰 | 唐律「得古今之平」再辨 | 論著 | 第廿五期 |
馬超然 | 劉錚雲《檔案中的歷史:清代政治與社會》 評介 | 書評 | 第三十六期 |
馬劍銀 | 法律文化的「常」與「變」──兼評黃源盛先生《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 | 書評 | 第十一期 |
高明士 | 天下秩序與「天下法」──以隋唐的東北亞關係為例 | 論著 | 第十四期 |
高明士 | 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 | 特輯 | 第十六期 |
高明士 | 臺灣近五十年來大學文學院「法史學」研究趨勢──以碩博士論文為分析對象 | 研究討論 | 第十七期 |
高明士 | 台灣近十年來(1995-2004)大學文史研究所對「中國法制史」研究概況 | 研究討論 | 第七期 |
高明士 | 東亞傳統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 論著 | 第廿三期 |
高明士 | 關於唐代《法例》書 | 論著 | 第廿五期 |
高震寰 | 試論秦簡中的「作務」 | 論著 | 第三十三期 |
高橋芳郎 | 再論南宋「兒女分產法」── 唐律輕重相舉條的當代詮釋 | 論著 | 第十三期 |
張 寧 | 雞姦為何為姦? ──清代雞姦罪立法演變及其特殊性 (1740-1911) | 論著 | 第三十三期 |
張 寧 | 從行政知識建構看帝制中國的地方政府與社會—魏丕信《帝制中國官箴、指南、公牘評註書目》評介 | 研究討論 | 第三十八期(可全文下載) |
張 銘 | 《呂氏春秋》「貴因」思想 及其在秦官箴中的對應 | 研究討論 | 第三十七期 |
張中秋; 陳煜 | 中國大陸二○○四年法律史學新進展 | 研究討論 | 第七期 |
張仁善 | 論清代宗族的糾紛化解功能 | 論著 | 第二十九期 |
張文昌 |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評介陳俊強《皇恩浩蕩──皇帝統治的另一面》 | 書評 | 第十二期 |
張文昌 | 九十一年度國內歷史學界法制史相關學術活動介紹 | 學界動向 | 第三期 |
張文昌 | 「唐律名例律學術研討會」紀要 | 學界動向 | 第二期 |
張文昌 | 「唐律研讀會」的耕耘與收穫 | 學界動向 | 第一期 |
張世菁;莊以馨 | 法史學教學方法論座談會紀實 | 會報 | 第三期 |
張生 | 王寵惠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一個知識社會學的分析 | 法制人物 | 第十期 |
張生 | 新見史料及其所揭示《大清民律草案》編訂問題 | 研究討論 | 第四期 |
張生 | 探尋中國法律傳統的近代意義--《中國法律近代化論集》主題述評 | 書評 | 第二期 |
張雨 | 使職獨立審斷權的行使與唐後期司法政務運行 ──以財政三司為中心 | 論著 | 第三十四期 |
張茂霖 | 錯誤移植的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過程重探 | 論著 | 第九期 |
張泰蘇 | 敬答陳惠馨與梁治平教授 | 論壇 | 第三十六期 |
張泰蘇 | 比較法在現代中國的發展 | 論壇 | 第三十六期 |
張益祥 | 清代法律對活賣之規範與民間的活賣習慣 | 論著 | 第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