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刊物

德國近代刑法史(修訂二版)

作者: 陳惠馨
出版社: 元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語言: 中文

簡介

《德國近代刑法史》 探討德國近代以來,不同時代四個重要刑法典。本書希望讓東亞地區法律人對於德國近代刑法與刑法理論的發展有初步認識可能。本書分為五編二十章;第一編 導論探討近代以來德國刑法發展的歷程,刑法史研究成果並分析德國當代刑法學研究重點。第二編到第五編,介紹德國1532年《卡洛林那法典》,1751年《巴伐利亞刑法典》,1813年《巴伐利亞王國刑法典》以及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等四個刑法典。書中論述這些法典在德國刑法史的地位、時代背景並說明這些法典的主要內容以及當代刑法學者對於這些法典的評價。

本書並比較分析《卡洛林那法典》與中國《大明律》以及1751年《巴伐利亞刑法典》第一章與《唐律》〈名例律〉的內容。作者認為德國近代初期的刑法曾經受到傳統中國法律影響,進而在十九世紀前後,經過德國刑法學學者們以及德國各邦立法者們的努力,才創造出今日世界各國學習的刑法制度與刑法理論。本書作者希望東亞地區法律人以此自我勉勵,創造適合自己社會的刑法典與刑法學。

目錄章節

二版序
自 序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近代以來德國刑法發展的歷程
  一、  前言:德國刑法何時成為公法?
  二、  德國刑法從習慣法到成文法的發展脈絡
  三、  透過幾個重要法典呈現德國刑法發展脈絡
  四、  結 論
 第二章  德國近代刑法史的研究觀察
  一、  前 言
  二、  有關近代以來德國地區刑法規範的文本出版
  三、  近年來德國刑法史研究成果
  四、  結 論
 第三章  超越繼受創造東西法學者合作模式——以刑法及法制史研究為例
  一、  前  言
  二、  當代台灣刑法與刑法學跟德國相關研究關係
  三、  刑法「罪刑法定主義」概念作為德國與台灣法學者對話橋樑
  四、  中國法制史與德國法制史研究學者對話平台
  五、  結 論
 第四章  德國當代刑法學的研究重點
  一、  前 言
  二、  全德刑事法教師會議(Strafrechtslehrertagung)
  三、  刑事法學雜誌的討論主題:以2013年兩個議題出版為例 
  四、  結 論
第二編 16世紀的卡洛林那法典
 第五章  《卡洛林那法典》在德國刑法史的地位與其訂定過程的研究觀察
  一、  前 言
  二、  《卡洛林那法典》的立法過程與背景
  三、  《卡洛林那法典》的效力:相對於地區的習慣與法律僅有次級效力
  四、  結 論
 第六章  《卡洛林那法典》的內容
  一、  前 言
  二、  《卡洛林那法典》的結構
  三、  《卡洛林那法典》中有關刑事程序法的規定
  四、  《卡洛林那法典》有關刑事實體法規定
  五、  結 論
 第七章  《卡洛林那法典》的評價
  一、  前 言
  二、  《卡洛林那法典》在德國刑法史上的意義
  三、  《卡洛林那法典》中刑罰的殘忍性與恐怖性
  四、  結 論
 第八章  《卡洛林那法典》與《大明律》比較
  一、  前 言
  二、  《卡洛林那法典》與明朝《大明律》的體系
  三、  《卡洛林那法典》與《大明律》有關殺人與竊盜犯罪行為規定比較
  四、  結 論
第三編 18世紀巴伐利亞地區刑法典
 第九章  德國巴伐利亞地區《1751年刑法典》的立法背景與意義
  一、  前 言
  二、  《1751年刑法典》(Codex Iuris Bavarici Criminali)在德國刑法史的意義
  三、  《1751年刑法典》對於華人社會刑法與刑法學研究的意義
  四、  《1751年刑法典》的時代背景
  五、  結 論
 第十章  巴伐利亞地區《1751年刑法典》的內容
  一、  前 言
  二、  《1751年刑法典》體例——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區分的立法型態
  三、  《1751年刑法典》實體規定的結構與內容
  四、  從比較法觀點分析《1751年刑法典》實體法中有關犯罪及刑罰的規定
  五、  結 論
 第十一章 巴伐利亞地區《1751年刑法典》立法背景與評價
  一、  前 言
  二、  《1751年刑法典》訂定時代德國的法學與法律狀況
  三、  《1751年刑法典》的訂定者Aloysius Freiherrvon Kreittmayr
  四、  結 論
 第十二章 《1751年刑法典》第1章與《唐律》〈名例律〉比較
  一、  前 言
  二、  《1751年刑法典》第1章規定跟德國地區同時代刑法典相關規定之比較
  三、  《1751年刑法典》的第1章規範內容
  四、  結 論
第四編 19世紀巴伐利亞地區刑法典
 第十三章 《1813年刑法典》的立法時代背景
  一、  前 言
  二、  德國費爾巴哈《1813年刑法典》立法的時代背景
  三、  結 論
 第十四章 費爾巴哈在德國刑法史的地位
  一、  前 言
  二、  費爾巴哈與現代德國刑法的關係
  三、  費爾巴哈在德國法學界的地位
  四、  結 論
 第十五章 《1813年刑法典》內容——德國現代刑法典的起源
  一、  前 言
  二、  德國《1813年刑法典》的結構——一個比較法觀點
  三、  《1813年刑法典》刑事實體法的三編結構與條文
  四、  結 論
 第十六章 《1813年刑法典》的評價及費爾巴哈刑法教科書內容
  一、  前 言
  二、  19世紀《1813年刑法典》跟18世紀《1751年刑法典》的比較
  三、  《1813年刑法典》立法者費爾巴哈的刑事法學理論
  四、  結 論
第五編 19世紀中葉普魯士刑法典
 第十七章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的訂定背景與歷程
  一、  前 言
  二、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訂定時的時代背景
  三、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的立法過程
  四、  結 論
 第十八章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內容——原則性規定部分
  一、  前 言
  二、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的整體結構
  三、  《普魯士刑法典》有關今日總則規定條文
  四、  結 論
 第十九章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內容——分則部分
  一、  前 言
  二、  《普魯士刑法典》有關個別的重犯罪與輕犯罪及其刑罰的規定(Von den einzelnen Verbrechen und Vergehen und deren Bestrafung)
  三、  結 論
 第二十章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的評價與比較
  一、  前 言
  二、  1851年以來德國刑法典的修正歷程
  三、  1851年《普魯士刑法典》與德國2012年《刑法典》的比較
  四、  《普魯士刑法典》跟台灣當代刑法的比較
  五、  結 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