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刊物

律令法與天下法(簡體版)

作者: 高明士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1
語言: 簡體中文

簡介

此書是研究唐代法制史的專著。律令法指國內,天下法指國外。戰國秦漢以來到隋唐的法制發展,總的說來,對內實施律令法,對外實施"天下法";律令法是用來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天下法則是用來約束域外君長,但兩者終極目標均在德化百姓。兩者在漢以後逐漸建立以"禮"作為立法基礎,到隋唐而完備,可說是先秦以來儒教初次在禮律方面最具體的實踐。本書是作者1994年以來,主持以台大為中心的"唐律研讀會"的讀書研討心得。

目錄章節

自序
導論中古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及其歷史意義
前言

第一節 法典體系的完成
一、國內法:律令格式
二、國外法(天下法)
三、中華法系(東亞「法文化圈」)的形成
附表導論1 中日令典篇目一覽表
四、立法原理:禮主刑輔、失禮入刑
第二節 律令制度發展的特質
一、律令法典的儒教化
二、政治運作的法制化
(一)君權的法制化
(二)依據律令格式施政:「罪刑法定主義」?
三、「令」成為制度法典
第三節 法制發展的歷史意義:聖君政治凌駕律令政治
一、以格破律
二、上請決斷
(一)特別身分犯
(二)特別犯罪行為
結語
附表導論2 文獻所見漢至唐律令法典編纂簡表

第一章 隋代的律令制度
前言
第一節 律令格式的編纂
一、開皇律令格式
二、大業律令格式
第二節 律令格式的卷數、篇數
第三節 律令格式的篇名
一、律
二、令
第四節 隋代的律令政治
一、文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二、煬帝時期的律令政治
結語

第二章 唐代武德到貞觀律令的制度
前言
第一節 武德律令格式的編纂
附表2—1 武德元年五十三條格諸紀事
附表2—2 武德與開皇律令格式對照表
附表2—3 《武德令》篇目及條數一覽表
第二節 貞觀律令格式的編纂
附表2—4 《貞觀令》篇目及條數一覽表
結語

第三章 從永徽到開元律令的制定
前言
第一節 永微律令格式
第二節 開元七年律令格式
第三節 開元二十五年律令格式
一、條數問題
二、奏上與頒行
三、修撰人員
四、編撰成果:律、令、格、式及律疏、格式律令事類
結語

第四章 唐律中的「理」
——斷罪的第三法源
前言
第一節 唐律「理」字解析
一、唐律中常見的「理」
二、唐律特定意義的「理」
(一)為人之道以及人與人相處之道:人理、情理等
(二)事務存在之道以及處理事務之道:事理
(三)天秩、天常與天理
三、附述:唐令中的「理」
第二節 唐判依理據律
一、唐代的判集
二、判集依理據律舉隅
第三節 禮、理與情理法
結語

第五章 唐代的律令政治
第一節 律令制度與立國政策的奠立
第二節 法案實例的再檢討——試評君臣守法與不守法
一、貞觀元年(627)長孫無忌不解佩刀案
二、垂拱三年(687)劉神之被賜死案
三、開元、大歷年間竊盜、強盜案
(一)所謂「嘯聚惡少以盜馬」問題
(二)第二次盜馬刑責
(三)家僮告發問題
(四)「謫超俊劍南西山效力,納贓七千貫」費解
(五)「同盜馬奴三人並杖殺」亦費解
第三節 律令政治的困境——隋唐繼承北朝法制系統的內在包袱
結語

第六章 唐宋令與「唐宋變革」的下限——《天聖令》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
前言
第一節 《天聖令》殘卷的價值及其課題
附表6—1 《天聖令》殘卷條數統計表
一、關於「服紀」(服制)規定
二、關於「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規定
附表6—2 《大唐開元禮》與《天聖令》喪服表
三、關於宋6「諸度地,五尺為步,三百六十步為里」
第二節 《天聖令》在令典發展法史上的意義
一、政治的法制化
二、王化、教化的意義
三、「唐宋變革」說的下限
結語——「天聖令學」的提出

第七章 天下秩序與「天下法」
——以隋唐的東北亞關系為例
前言
第一節 導論:關於天下、天命、天下秩序、天下法
第二節 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
一、先秦天下秩序三圈結構論:從《禹貢》五服到《周禮》
九服
附圖7—1 《禹貢》五服圖
附圖7—2 《周禮》九服圖
二、秦漢隋唐天下秩序的三圈結構
附圖7—3 隋唐天下秩序結構圖
第三節 天下法
一、漢唐天下法運作的基本要素及其運作原理
附圖7—4 天下秩序運作的基本要素與原理
附圖7—5 天下秩序的基本架構
二、從隋盾史書《東夷傳》實例說明天下法
三、「天下法」的主要內容
結語

第八章 中華法系
前言
第一節 中華法系基本立法原理試析
一、禮之三義
二、成文法典與禮——中華法系的共相
三、中華法系共相舉隅——試釋律文「不應得為」條所謂「理」
附表8—1 中華法系「不應得為」罪規定一覽表
第二節 中華法系的特質
一、晉唐律為藍本的成文法典
二、則天應時立法設刑
三、倫理化的法典
四、民族和諧的法理化
結語
結論

附錄一 《律令法與天下法》原刊論文目錄
附錄二 唐律研讀會
一、研讀會簡史
二、研讀會成員及研讀方式
三、研讀會展望

Top